本地黃骨魚養(yǎng)殖技術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13872人閱讀
黃骨魚又叫黃顙魚,是味道鮮美的淡水魚,野生的資源目前很稀少了,主要是依靠人工養(yǎng)殖,其實想要養(yǎng)好黃骨魚并不難,搭配科學的飼料喂養(yǎng),了解它的習性,飼養(yǎng)管理到位,每天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提高養(yǎng)殖效益,下面就來說說黃骨魚的正確養(yǎng)殖方法。
1、池塘準備
選擇的池塘應靠近水源,水量充足,排水和灌溉方便,周圍無污染源。池塘面積根據養(yǎng)殖戶需求定制,一般為5~10畝,水深1.5米左右,池底平坦,土質以黏壤土為佳。池中應配備增氧、投餌、抽水等機電設備
2、水質條件
水質標準:水質要求符合養(yǎng)殖用水標準,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以上。
PH值與溶氧量:水體的PH值以在7.0—8.5為宜,水體中要有一定量的氧氣,同時水溫保持在22℃—28℃之間,這是黃顙魚最適宜的生長水溫。
增氧設備:養(yǎng)殖過程中應定時開啟增氧機,以增加水中的溶氧。
3、魚種放養(yǎng)
黃顙魚種的放養(yǎng)規(guī)格為15~20克/尾,密度為6000~8000尾/畝,時間在4月份。還需要搭配放養(yǎng)規(guī)格為50克/尾的鰱、鳙魚種150~200尾/畝,時間在5月份。魚種入池前需用3%~4%的食鹽水浸洗5~10分鐘,以殺滅體表細菌及寄生蟲。
4、飼料選擇
天然餌料:黃顙魚為溫和肉食性魚類,天然水域主要攝食小蝦、水生昆蟲、水生植物等。
人工餌料:人工餌料是目前黃顙魚養(yǎng)殖中主要使用的飼料類型,其優(yōu)點是成分可控、營養(yǎng)豐富,并且能夠滿足黃顙魚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特殊需求。 常見的有人工配合飼料,投飼做到定時、定點、定質、定量,每天投喂占魚體重5%左右,每天兩次,上午占1/3,下午占2/3。
5、水質調節(jié)
每隔7~10天加注新水1次,每次加水20厘米;每隔15~20天換水1次,每次換水20%~30%。每10~15天交替使用1次生石灰和EM菌(復合生物制劑),用量分別為10~15公斤∕畝和1~1.5公斤∕畝,以改良水質和底質。適時開啟增氧機,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∕升以上12。
6、病害防治
黃顙魚具有較強的抗病力,養(yǎng)殖期間發(fā)病較少。但由于魚體表面無鱗,全靠皮膚黏液保護,一旦操作不慎,加之有時投喂不當,在水質不良的情況下可能引發(fā)腸炎病、水霉病、車輪蟲病等。具體的防治方法包括在飼料中添加0.1%的鮮大蒜汁定期投喂進行預防,以及在發(fā)病時采用特定藥物進行治療。
以上就是關于黃骨魚的正確養(yǎng)殖方法的介紹了,在黃骨魚養(yǎng)殖過程中應密切關注魚類的生長情況和水質變化,及時調整管理策略。同時,對于疾病的防控應當采取綜合措施,既包括預防也包括應對突發(fā)疾病的能力。通過細致的管理和科學的技術應用,可以有效提高黃顙魚的成活率和生長效率。
關于黃骨魚的正確養(yǎng)殖方法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