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(yǎng)鵝的技術:養(yǎng)鵝快速育肥方法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20394人閱讀
鵝不同生長階段的養(yǎng)殖管理措施有哪些?在養(yǎng)殖鵝的過程,由于每個階段生長發(fā)育有所不同,因此在養(yǎng)殖管理上也會隨之調整變動,但是你知道鵝養(yǎng)殖的生長過程的八大階段具體指哪些嗎?有哪些管理措施?等等,關于這些,小編都將在下文進行詳細講解。
第一階段:育雛前期(0-2周齡)
1.育雛前期正是雛鵝出殼后的轉變期,主要轉變有:變溫到恒溫、內源性營養(yǎng)(卵黃囊)逐漸過渡到外源性營養(yǎng)等等。
2.由于育雛前期雛鵝生長迅速,因此對營養(yǎng)物質需求量高。
3.由于雛鵝采食量和消化能力不足,因此在喂養(yǎng)飼料的時候,可以通過喂養(yǎng)高能量、高蛋白、易消化的全價營養(yǎng)配合飼料滿足其營養(yǎng)需要。
第二階段:育雛后期(3-6周齡)
1.育雛后期是雛鵝的快速生長期,體重逐漸增加,6周齡末的雛鵝體重可以達到出殼重的16.5倍左右。
2.育雛后期雛鵝胃腸道發(fā)育程度基本可以滿足其對營養(yǎng)物質攝入、消化、吸收的需求,自然完全適應了營養(yǎng)方式上的轉變。
第三階段:育成前期(7-12周齡)
1.育成前期是雛鵝骨骼-肌肉發(fā)育期,同時也是體重增長最快的時候,骨架已經完全發(fā)育到全程的75%,因此對蛋白質、礦物質和維生素比較敏感。
2.育成前期雛鵝采食量調節(jié)能力很微弱,因此需要較高的能量、維生素和稍微低一點的粗蛋白能量比,避免雛鵝性早熟。
第四階段:育成后期(13-16周齡)
1.育成后期雛鵝脂肪細胞的容積開始增加約4倍,能量也會隨之增加,因此對后半期的能力比較敏感。
2.在雛鵝育成后期應降低能量濃度,控制能量蛋白的營養(yǎng),多注意雛鵝對氨基酸和維生素的需要。
3.賴氨酸是蛋鵝生長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,與增重有線性關系,因此需滿足蛋氨酸需要量。
4.維生素的需求量,應該根據雛鵝應激大小、生長快慢等不同而有差異。
第五階段:預產蛋期(25周齡-開產)
1.雛鵝預產蛋期適當提高蛋白水平,有利于促進雛鵝生殖器官發(fā)育。
2.加快預產蛋期骨鈣沉積,增加骨骼重量30-38g,髓骨鈣為4-5g。
3.髓骨鈣在性成熟后作為蛋殼形成時鈣的來源之一,在雛鵝產第一個蛋的前十天,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誘發(fā)。
4.在雛鵝預產蛋期喂養(yǎng)蛋鵝含鈣量較高的日糧,有利于開產前的鈣儲備,使蛋鵝慢慢適應開產后的高鈣日糧。
第六階段:產蛋初期飼料
1、雛鵝產蛋初期產蛋率增長快,在飼料喂養(yǎng)上,需控制蛋鵝采食量,避免出現(xiàn)超大蛋,減少啄肛引起的死淘。
2、蛋鵝產蛋率跟蛋鵝增速和鵝的發(fā)育以及光照的增幅大小有關系,因此需合理的光照很重要。
第七階段:產蛋平穩(wěn)期(250-450日齡)
1.產蛋平穩(wěn)期產蛋率會每周下降0.5%,平均蛋重每周增長0.02g,每只日產蛋量下降速度快。
2.產蛋平穩(wěn)期蛋鵝體重增加或降低幅度過大均會導致生產性能下降速率,因此對于每日采食量不做大的調整。
第八階段:產蛋后期
1、產蛋后期平均產蛋率低于60%,蛋重達最大,蛋鵝消化吸收能力減弱,脂肪沉積能力增強。
2、種鵝鈣質利用機能下降,種蛋受精率能力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