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花參怎么栽培?自然林林下規(guī)?;追N黃花參栽培技術
惠農網(wǎng)·農技學堂
4883人閱讀
黑龍江省漢麻纖維產(chǎn)量及品質居國內領先地位,主要由于黑河市氣候冷涼、晝夜溫差大,適宜漢麻的生長。經(jīng)過5 年的推廣種植,2017 年該市漢麻種植面積達到6 666.67 hm2,占全國種植面積的3 成以上,成為全國最大的漢麻種植和加工基地,預計可生產(chǎn)麻皮1 萬t、桿芯3 萬t,麻農收益達1 億元。由此可見,漢麻已成為不少農戶脫貧致富的好途徑。那么,漢麻怎么種植呢?
1 選茬
輪作倒茬有利于減輕雜草危害,改善土壤根際微生物狀況。漢麻種植以大豆、玉米、蔬菜等茬口為宜。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整地,使土壤充分接納雨水,熟化土壤,對蓄水保墑、提高土壤肥力作用明顯。漢麻不宜連作,應間隔4 年以上再進行輪作。
漢麻種植要選用地勢平坦、土層深厚、地下水位低、排灌方便的地塊。
2 精細整地,增施基肥
漢麻屬于直根系作物,入土深。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秋整地,深松20~25 cm。翌年春季土壤化凍后復耕淺翻,整平地面。沒有秋整基礎的地塊可于播前15 d 淺耙,整平、耙細,做到表土無坷垃、無高茬,使土壤上松下實,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,便于機械化播種。
結合整地施基肥,基肥首選腐熟的有機肥料。有機肥料應在秋季隨耕地一起施入,使肥、土充分混合均勻?;室际┓士偭康?5%~80%,一般施入有機肥35 t/hm2、硫酸鉀30 kg/hm2、尿素75 kg/hm2、磷酸二銨60 kg/hm2,其中磷酸二銨30 kg/hm2 作種肥,其余肥料全部深施于種子下方6~8 cm 處。
3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
選擇適應黑河市生態(tài)條件,經(jīng)認定推廣的高產(chǎn)、抗倒伏、抗病性強,生育期所需活動積溫較常年活動積溫少100 ℃的優(yōu)良品種,如慶麻一號。
選種后進行種子處理,選擇飽滿、千粒重高、色澤新鮮的種子,通過風選和篩選,剔除種子中的雜質、嫩籽、癟粒。播種前選晴朗天氣將種子曝曬2 d。每50 kg 種子用80%炭疽福美0.5 kg 拌種,防治立枯病。
4 適期播種
黑河市漢麻播期一般為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,最遲不晚于5 月15 日。適時早播,苗期時間長,根系發(fā)達,可起到壯苗的作用。
播種方法有條播、撒播和點播。在黑河市多采用24 行或48 行播種機平播,條播行距一般在15~30 cm 之間。漢麻種子頂土能力弱,應適當淺播,覆土深度應小于3 cm,若超過6 cm 則會嚴重影響麻苗出土。播后及時鎮(zhèn)壓。為了防治地下害蟲,用3%呋喃丹顆粒劑40~45 kg/hm2 拌細土150~200 kg/hm2 撒在播種溝內。
漢麻株型緊湊,適宜密植。當播種量為60 kg/hm2 時,一般保苗100 萬~120 萬株/hm2;當播種量為75 kg/hm2 時,保苗150 萬株/hm2。
5 田間管理
5.1 間苗和定苗
及時間苗和定苗,使?jié)h麻苗分布均勻、發(fā)育一致。一般“兩間一定”。漢麻播種后,一般1 周即可出苗。出苗后7~10 d首次間苗,只做疏苗工作;出苗后10~15 d 進行第2 次間苗,要求間弱、去強、留中間,按照設計密度,留勻苗距,使其生長整齊一致,達到培育壯苗的要求。在苗高15~20 cm 時定苗,采麻栽培時適當多留雄株;采種栽培時可適當多留雌株。當麻苗長到50~60 cm 時,及時拔除矮株、弱株和發(fā)生病蟲害的植株。當麻高80~90 cm 時再拔除小麻1 次。
5.2 中耕
漢麻苗期生長易受雜草抑制,中耕是苗期管理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具有松土除草、散濕增溫、使麻苗主根深扎和早長須根的作用。一般中耕2 次,第1 次中耕結合間苗、定苗進行,第2 次在麻田封行前進行。麻苗莖桿纖細易折,形成傷疤后影響纖維產(chǎn)量和品質。
5.3 追肥
苗期追肥2 次,即提苗肥和拔節(jié)肥。提苗肥在麻苗長出3 對真葉時追施尿素75 kg/hm2;拔節(jié)肥于麻苗進入快速生長期(6 對真葉)時追施尿素150 kg/hm2。。
5.4 灌水
有條件的地方結合追施拔節(jié)肥灌水。第1 次輕澆水,在出苗35~40 d、苗高30~35 cm 時進行。第1 次澆水后,麻株迅速生長,側根大量發(fā)生,需水量增大。第1 次澆水后1 周再進行第2 次澆水,水量適當增加。
黑河市春播后多干旱少雨,漢麻易出現(xiàn)“掐脖旱”現(xiàn)象。據(jù)測算,灌水2 次的較不灌水地塊增產(chǎn)20%~35%,干旱年份尤其顯著。灌水遵循“頭水輕、二水飽”的原則,即第1 次適量少灌水,快速生長期始終保持土壤濕潤。管理上要在防止麻株倒伏的基礎上加大澆水量,促進纖維成熟和種子發(fā)育,直到雄花盛開、纖維成熟,停止?jié)菜?
6 病蟲草害防治
黑河市氣候冷涼,晝夜溫差較大。漢麻病蟲害的防治應遵循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的植保原則。
猝倒病、立枯病2 種病害混合發(fā)生,可用72.2%霜霉威水劑800 倍液+50%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噴淋,一般用兌好的藥液2~3 L/m2 噴淋。
在霜霉病、褐斑病防治上,增施有機肥,冬前進行深翻,采用配方施肥技術,注意氮、磷、鉀肥配合施用,做到合理密植;發(fā)病初期用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、40%大富丹可濕性粉劑400~500 倍液、80%噴克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,交替噴施3 次。
在漢麻出現(xiàn)生理性頂枯現(xiàn)象時,如澆水或遇有效降雨后,該病狀自然消失。
在漢麻跳甲防治上,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落葉,集中燒毀,可減輕翌年受害;也可在漢麻苗期、開花結實期噴灑90%晶體敵百蟲800 倍液或50%對硫磷乳油1 500 倍液,要從麻田四周向田間噴藥。
適時除草,用12.5%拿撲凈乳油1.5~2.0 L/hm2,于禾本科雜草二至三葉期進行葉面噴施。
7 收獲
漢麻雌雄異株,雄株熟期較雌株要遲20 d,可根據(jù)用途確定采收期。
7.1 采麻田
當雄株達到工藝成熟期時收獲。收獲過早,原莖產(chǎn)量低,纖維成熟不夠,出麻率及纖維強度降低;收獲過晚,纖維粗硬,品質變劣[5]。收割控制在7 d 內完成。割倒后晾曬2~3 d打捆,每捆直徑不能超過25 cm。每10 捆立起碼成圓錐形自然風干,待莖桿水分降到18%時(麻桿曬10 d 后)去籽即可出售。
7.2 種子田
當雌株達到工藝成熟(種子60%成熟)時收獲。當麻田種子有30%~40%成熟時,開始人工收割及脫粒作業(yè)。每10 捆為一碼進行晾曬。根據(jù)天氣情況,必要時應翻曬,達到標準干度后人工脫粒,脫粒后及時清籽出風,不積壓。脫粒后的原莖仍要站立碼放。
以上就是惠農網(wǎng)小編整理的關于黑龍江漢麻的栽培技術,您學會了嗎?如您想種植漢麻去,小編建議您可先進行地區(qū)環(huán)境考察,是否符合漢麻種植條件,其次要找好漢麻的銷售渠道,最后掌握漢麻科學種植栽培技術。從而減少漢麻種植風險,實現(xiàn)漢麻種植利潤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