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春大棚黃瓜播種栽培技術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7011人閱讀
大棚黃瓜霜霉病怎么防治?大棚黃瓜霜霉病是黃瓜主要病害之一,經常發(fā)生,并且傳播速度較快,很難控制,現(xiàn)總結出以農業(yè)防治為基礎,輔以化學防治的無公害技術,以期為廣大種植戶提供防治霜霉病的有效措施。
1 黃瓜霜霉病的病因及癥狀
黃瓜霜霉病是由卵菌綱霉菌屬真菌侵害引起,該種病原菌主要靠雨露進行傳播,較適宜的溫度為16~24℃,較適宜的濕度在 85℃以上,不適宜的溫度及濕度會抑制病菌的侵染。黃瓜幼苗一旦被病菌侵染,子葉正面容易產生不規(guī)則的黃褐色斑點,背面在潮濕環(huán)境下還會產生灰褐色霉狀物,成株染病后,最初是中下部的葉片反面會出現(xiàn)水漬狀的淡綠色斑點,后斑點逐漸擴大并呈現(xiàn)多角形黃褐色,正面也開始顯露。如果環(huán)境較潮濕,病斑會出現(xiàn)灰褐色的霉層,最后,病斑會擴大至整個葉片,導致葉片干枯。
2 防治措施
2.1 合理輪作
大棚黃瓜忌連作,前茬以蘿卜、苦瓜等作物為宜。
2.2 選用良種
種子處理:選用抗病性強、豐產性好、適宜大棚栽培的優(yōu)質雜交種。選購優(yōu)質的種子,抗病性會比較強,另外再使用 50%多福+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∶1 混劑進行拌種,用藥量為種子的 0.3%,在拌種之前要先用溫水恒溫浸種 20 min,再冷浸3~4 h。
2.3 大棚消毒
大棚黃瓜定值前半個月,密閉大棚 5~7 d,利用高溫殺滅棚內病原菌。
2.4 科學施肥
底肥施用優(yōu)質有機肥和磷酸二銨,追肥施用尿素或硫酸銨水,加上腐熟的有機肥,另外可選擇適當時間噴施葉面肥,保證黃瓜的營養(yǎng)供給,提高抗性。
2.5 菜地管理
栽種時要控制好種植密度,要隨時保證菜地的清潔,及時清除老葉和病葉,最好使用地膜全覆蓋栽培技術。
3 防治技術
3.1 高溫悶棚
科學實驗證明,霜霉病菌在 28℃以上時侵染不利,45℃時就停止活動而漸漸死亡。利用病菌這一弱點可進行高溫悶棚來抑制和殺滅病菌,控制病害的發(fā)生。一般是在黃瓜霜霉病發(fā)生以后和氣溫比較高時進行。具體做法是,悶棚必須在睛天進行,準備悶棚的前一天必須灌足水,適當提高夜溫,減少地溫散失,早晨揭苫子后封嚴溫室,事先不能放風排濕,避免悶棚時的高溫灼傷上部葉片。悶棚時在棚內中部的黃瓜秧生長點的高度,分前、中、后各掛上一支溫度表。早上 9:00—10:00 左右棚內溫度急劇上升,此后每隔 15~20 min 左右觀測 1 次溫度,當溫度上升到 45℃時就開始記時,連續(xù) 2 h 保持在 45℃,最高不得超過 47℃。溫度低于 43℃效果不明顯,溫度高了瓜秧易被灼傷。高溫悶棚 1 次,一般可控制黃瓜霜霉病 7~10 d,應根據(jù)病情每隔 10 d 左右悶 1 次棚達到防病作用。
3.2 生物防治
利用病原菌的特點,使用芽孢桿菌對病原菌進行抑制,另外,噴施蛋白制劑也可以使黃瓜植株提高抗性,減少發(fā)病幾率。
3.3 化學防治
霜霉病病原菌的蔓延速度很快,所以要及時防治。最好是定植后噴施 1 次,開花初期噴施 1 次,發(fā)病初期盡早噴施農藥,隔 7~10 d 再噴 1 次,如此連續(xù) 2~3 次,每月不能超過 4 次。具體藥劑可選 8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、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、80%大生可濕性粉劑等,使用時可輪換施用,避免病原菌產生抗性,還可提高藥效,另外在施藥時也可配合施用肥料。
藥劑防治要早、準、換、均、全。早就是發(fā)現(xiàn)病株及早用藥,把病害控制在萌芽狀態(tài),萬不可等到大發(fā)生再用藥;準就是病看的準,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,經常有農戶把霜霉病當細菌性角斑病治,結果越治越重,再就是用藥量要準,不要加大劑量和降低濃度,加大劑量容易產生藥害,減少藥量沒有效果;換就是發(fā)病后用藥要勤換,什么靈丹妙藥也不會一勞永逸,也不會一次就徹底治愈,總用一種藥容易產生抗藥性,要幾種農藥交替使用,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;均就是藥液配制要均勻,最好先用其他器具配好再裝入噴霧器,要現(xiàn)用現(xiàn)配,另外噴灑農藥時一定要噴均勻,千萬不可集中過量噴灑,葉的反正面都要噴到,但不能噴成藥液滴流;全就是溫室內要全部用藥,包括地面、棚膜以及棚內所有設施。
以上就是大棚黃瓜霜霉病的病因及癥狀及防治措施的全部內容,歡迎大棚黃瓜種植戶來惠農網參考學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