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木虱防治要抓住關鍵時期,堅持“抓早抓小”,重點在越冬成蟲出蜇盛期和第一代若蟲孵化高峰期用藥,效果最好。農(nóng)業(yè)防治方面,早春應刮除老樹皮,清除果園內(nèi)的枯枝落葉、雜草等并集中燒毀或深埋,以減少越冬蟲源。加強肥水管理,增強樹勢,提高抗蟲能力。
化學防治的關鍵時機有三個:
一是越冬成蟲出蜇盛期,即梨花芽膨大露白時,此時是第一代卵初期,可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,重點噴灑枝干、芽體。
二是梨樹盛花末期,當80%~90%花朵脫落時,為第一代若蟲孵化高峰,尚未分泌大量黏液,防治效果好,可選用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6000倍液或10%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。
三是5月至9月的持續(xù)防控期。5月下旬第一代成蟲發(fā)生期,可用10%吡蟲啉5000倍液加1.8%阿維菌素(齊螨素)4000倍液。若前期防治不力,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蟲分泌大量黏液時,推薦使用30%百磷3乳油1200倍液加0.3%害立平,能有效穿透黏液層。對于抗性嚴重的地區(qū),可選用吡丙醚+聯(lián)苯菊酯+噻蟲嗪組合,并添加中性洗衣粉、米醋(500倍)或酸性表面活性劑、植物精油等助劑,增強藥液滲透性,提升防效。
果實采收后氣溫下降,越冬成蟲集中,可用20%雙甲脒乳油1500倍液進行防治,壓低越冬蟲口。
此外,可結合物理防治,在果園安裝殺蟲燈誘殺成蟲。避免與桃、柑橘等混栽,減少交叉?zhèn)鞑ァ?月份若蟲態(tài)重疊、黏液多,防治困難,應提前控制,否則需加大用藥力度并復配助劑。早期防治得當,全年危害可基本控制。